• 发展清洁能源、助推低碳经济
  • 职业化团队 品牌化管理 规范化服务
  • 质量为先,服务至上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行业新闻

八项举措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

添加时间:2013-09-13 16:47:02  浏览次数: 次  出处:燕赵都市报记者

     昨日,我省发布《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八项举措严格落实,到2017年实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的总目标,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八项举措包括啥内容,记者帮您一一详解。

    减排
    2017年全省PM2.5浓度下降25%以上


    通过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批重点减排工程。

    全面整顿燃煤小锅炉。到2015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浴炉,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到2017年,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

    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全省加快25家电力企业、71家钢铁企业、4家石油炼制企业、1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以及部分水泥企业等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的安装与改造。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到2014年,全省完成7202个加油站、82个储油库和1500辆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到2017年,对121家重点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到2017年,全省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

    降尘
    渣土运输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


    通过加大施工工地环境监管、深化矿山扬尘整治、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城市及周边绿化,减少颗粒物的产生。
强化施工工地扬尘环境监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将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作为招投标的重要依据。到2015年,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渣土运输车辆全部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

    严厉整治矿山扬尘。在取暖期和重污染天气等重点、敏感时段,要采取限产限排等措施。

    严格治理餐饮业排污。到2017年,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净化型家用抽油烟机。严禁城区露天烧烤。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广使用绿色环保长效缓释化肥和提高化肥使用效率,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止秸秆焚烧。

    控车
    2017年全部淘汰“黄标车”


    通过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控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提升燃油品质,加快淘汰“黄标车”等措施,减少氮氧化物污染。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优化城际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市周边高速公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

    控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环境容量,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要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石家庄市及京津周边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通过采取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加快淘汰黄标车。到2014年,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城市建成区全面实施“黄标车”限行。到2015年,淘汰2005年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46万辆;到2017年,105万辆“黄标车”全部淘汰。

    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2015年年底前,全面实施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率先推广使用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到2017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万辆以上。

    压钢
    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


    通过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压缩过剩产能等手段,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研究制定全省和各市符合当地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严把新建项目产业政策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再审批钢铁冶炼、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炼焦、有色、电石、铁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到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到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

    加强小型企业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改造升级,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治理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要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实施分类治理,提升改造一批、集约布局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关停并转一批。

    压缩过剩产能。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提高节能环保标准倒逼“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财税、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两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

    减煤
    2017年全省燃煤净削减4000万吨


    通过加快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清洁利用,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2012年明显降低,全省净削减4000万吨。

    禁止新建项目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天然气供应。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禁止进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

    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域。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2013年年底前,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和调整工作,各市禁燃区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80%。

    迁企
    2017年完成123家重污染企业搬迁


    通过落实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着力解决区域环境污染问题。

    调整生产力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重大建设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所有新、扩、改建项目,须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实行重点控制城市特别排放限值。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市和定州、辛集市新建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企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邢台、邯郸市在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参照重点控制城市进行管理。

    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改造。到2017年,完成123家重污染企业搬迁。

    技改
    2017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下降30%以上


    通过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快推进我省重点城市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管理技术研究,开展人工控制雾霾天气的试验及研究。加强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强化源头污染预防,到2017年,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降低20%以上,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及钢铁循环再生比重达到40%以上。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广先进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扩大节能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地源热泵和新能源装备的国内消费市场,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产业。

    监测
    2014年完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


    制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将重污染天气影响降到最低。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会商机制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到2013年,完成省级和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到2014年,其他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完成建设任务。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加强会商研判,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度,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

    制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政府要于2013年年底前制定和完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向社会公布;要落实责任主体,按不同污染等级制定限产停产企业名单、机动车和扬尘管控、中小学校停课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应对措施。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2013年10月底前,编制完成省级应急预案并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成立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根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引导公众做好防范。
回顶部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文化 | 商务合作 | 站点分布 | 公司动态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冀公网安备 13060202000579号